體驗初見的感覺,《THE FIRST 灌籃高手》井上雄彥的訪談
日本動漫劇場版《THE FIRST 灌籃高手》于2022年12月3日上映。劇場版的監督和劇本都是由《灌籃高手》的原作者井上雄彥親自操刀。本文對井上雄彥,就電影化的緣由和標題的含義等方面進行了采訪。
——請談談您想制作《THE FIRST SLAM DUNK》的理由。
井上:東京動畫的制片人,在很長的一段時間,一直找我提議影片企劃「要不要做電影」。
最初我是拒絕的,但他非常纏人,然后制作了好幾次企劃書,找上門來。在那最后一次我在看到的影片中從角色的臉上,感受到了制作人員的「靈魂」一樣的東西,就想投身進電影制作看看。然后,在《灌籃高手》連載結束的時候,讀者估計是非常震驚的。連載結束了,這是我心中想要的結束方式,但連個要完結的預告都沒有,無法告知讀者完結的信息。這方面有點讓我耿耿于懷。我在黑板上畫了漫畫「十日后」,有的人高興地看這漫畫, 看到那些人的臉,我也非常高興。那份喜悅讓我刻骨銘心,在我想著「如果要制作電影,希望大家也能開心」的時候,推了我一把。
——請談談對于期待電影化的粉絲的想法,和自己心中的《灌籃高手》。
井上:這是連載結束將近30年的漫畫,總之是強烈的感激心情。在我心中,故事并沒有前進,所以角色并沒有變老。另一方面,讀者、看過漫畫的觀眾,在完結的時間點就停止了,那些人有著屬于自己的《灌籃高手》。不過在我心中,該說是「在培養」,又或者是「在活著」,「在更新」。
我隨著年紀的增長,經歷各種事情,價值觀產生了變化,具備了多元化的價值觀,「也會有這種事的嗎」「也會有這種視角的嗎」全新的自己來制作這次的電影。跟連載當時最大的不同就是,「活著,并不會總是事事如意。不過還要是前進」這種遇事不順的視角,在比賽中失敗方的視角,對于失敗方的視角,這些視角,在連載當時是沒有的。這次替補席的描寫也是下了很大功夫的,板凳席上的人興奮大呼「哇啊—」,這個場面的動作也做了很好的描寫。看到這個我真的很開心。想著「嗚哇啊,這個鏡頭好贊」。連載當時我也有畫過這種東西,但那個視角在電影中得到了強化,感覺描寫得很豐滿。
——請談談《THE FIRST SLAM DUNK》這個標題的含義。
井上
:之前我命名的標題為了具有各種含義,很多是粗礦的標題。其實也有些標題是我覺得「就是這個了」,但其中有具體的含義,想著「取個更粗礦的標題會比較有我的風格」,就敲定了《THE FIRST SLAM DUNK》。此外,命名《THE FIRST》是因為有某個劇情。向還沒有看過的朋友,推薦有趣漫畫的人會說「能現在開始才看,真令人羨慕」,這讓我恍然大悟「原來如此啊」。我想讓已經看過《灌籃高手》,已經知曉的人,有初見的感覺,驚呼「還有這種《灌籃高手》的嗎」。標題包含了這種含義,體驗與《灌籃高手》的相遇。
——在制作電影方面,有什麼講究點,和無法退讓的部分嗎?
井上:首先,我想把籃球描寫得像籃球。然后,球場上的10個人,以驚人的速度感,各自采取做動作。另外板凳席上的成員也有各自的動作。用手繪描寫這些全部人,幾乎是不可能的,所以CG是不可避免的。在此之上,我不喜歡「只有CG才能看得見」,「不生動立體的描寫」。我非常想把角色刻畫得像活生生的人,這是出發點,也像是終點。
——在制作電影的過程中,直面的最大難題,又或者是有趣的點是什麼?
井上:令我感到非常厲害的是,動作。漫畫是提取一個場景來描寫的,動畫則是能在場景和場景之間,描寫那些動作,看上去就像是實際在動,讓我很感動。
——另一方面,漫畫能控制分鏡格子的大小,翻頁等,節奏快慢、展現場景。而動畫也有一些部分是受限的。
井上:非常難。按漫畫來說,就是全部都變成了大開頁。只是小展現的場景也變成了大開頁…這種情況一直持續,所以根本是無路可逃。
——漫畫和動畫表現方法的不同,超乎了您的想象嗎?
井上:遠遠超乎想象。該說是語法完全不同,又或是語言不同呢,可能我現在都還搞不清楚。然后,通過制作,我也不知道自己學會了多少東西。
——井上老師您可以談談在試鏡中選擇聲優的理由,和關鍵性因素嗎?
井上:選擇的基準是音質。我是以在表演之前的「原本的音質」,自然的音質為基準來決定的。在自己心中,是聽不見角色的聲音的,但作為角色印象會有像是「聲音質感」一樣的東西。有時我聽著角色的聲音,契合自己心中的「聲音質感」,會驚呼「啊!這個人」,因此我是以此為基準來選人的。所以,我尋求的是類似平時說話的聲音。電影有很多打球的場景,像是在打自然的籃球。這樣一來,表演也要自然,我想體現出那種人類的生動感。我尋求的是更加接近「普通」的東西。
——最后,請對期待電影的讀者簡單說幾句。
井上:我想向看《灌籃高手》漫畫的大家,看動畫的大家,產生興趣并一直看的大家,表示感謝。是不是有點客套啊(笑)。不過我是真的很感激,這對我幫助很大。就像這次的電影命名為《THE FIRST》一樣,但愿大家可以有這種體驗,遇到初見的作品。